全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迈上新台阶
发布时间:2024-09-27 信息来源:晋城新闻客户端
今年以来,我市以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、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为抓手,扎实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,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,大力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不断完善乡村文化设施建设,努力丰富群众文化生活,有效保护传统村落、农耕风俗等文化遗产,推动了全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。
加强思想政治引领。突出理论宣讲。聚焦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、宣传宣讲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、三中全会精神,推动新时代理论宣讲快车开进乡镇、社区、农村、学校开展主题宣讲。注重宣传教育。持续开展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农村”“听党话、感党恩、跟党走”“强国复兴有我”等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,引导农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、人生观、价值观。培育文明风尚。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,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,加强爱国主义教育,加强公民道德建设,开展时代楷模、道德模范、最美人物、身边好人学习宣传,推进形成社会文明新风尚。
深化拓展文明实践。弘扬传统文化。持续组织开展“我们的节日”系列活动,深入挖掘春节、元宵节、清明节、端午节、七夕节等节日蕴含的传统思想观念、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,厚植家国情怀、培育精神家园。创新培育“文明集市”志愿服务项目。引导各县(市、区)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整合资源,以乡镇(街道)为单元,通过政府“搭台”,志愿者“摆摊”,群众“赶集”的文明实践创新模式,为群众提供更多实用暖心接地气的志愿服务。目前,各县(市、区)已集中开展大型活动12场,汇集270个志愿服务项目,覆盖人群10万余人。加强文明村镇品牌建设。沁水县选取尉迟、长畛、侯村、湘峪等10个不同级别的文明村,按照“一村一策、分类推进”原则,分别确定特色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品牌,制定村级工作方案和任务清单,重点跟进指导。尉迟村成立“枫调理顺”志愿服务项目,正在打造“小二黑说Li”理论宣讲阵地。湘峪村在东关小区建设孙氏家风家训、廉政长廊。
持续推进移风易俗。推进文明婚俗婚风建设。一是有序推进城区婚俗改革试点,从开展婚姻家庭辅导、倡导简约婚俗礼仪、培育文明婚俗文化、示范引领宣传带动等方面着手,倡导文明婚俗新风尚。二是培育“公益红娘”类志愿服务品牌项目。在苏庄村建立“高平有秀·爱在苏庄”青年联谊基地、“长平秀”婚介婚调工作室,建立晋城市首家婚姻文化展厅,打造涵盖婚前教育指导、婚恋交友、维权调解于一体的婚介服务基地。三是引导加强村民自治。充分发挥“一约四会”作用,将孝亲敬老、勤俭节约、厚养薄葬等移风易俗内容和操办红白事参照标准纳入村规民约,引导群众按规矩办事。树立低碳环保殡葬新风。一是推进殡葬基础设施建设,完善殡葬基本公共服务体系,在全省率先实现县级行政区域殡仪馆全覆盖目标。二是着力培育祭扫新风。在清明节、中元节等节点,向社会发布文明祭扫倡议书,通过开通网络祭扫平台、开展鲜花换纸钱活动,营造绿色、低碳、文明的祭扫环境。三是推进丧俗改革试点。指导高平市通过召开移风易俗现场观摩会,建立殡葬信息员制度,推进散埋乱葬治理,促进殡葬事业规范有序健康发展。
保护更新传统村落。积极推进全市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规划工作,启动2023年公布的20个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实施保护利用规划编制,目前,泽州、高平、陵川、沁水17村已形成初步成果。一是以集中连片示范项目为基础,持续推动阳城润城北留传统村落集中连片项目,实施民居修复改造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提升、数字化保护、特色产业培育等项目,推动传统村落实现“老树开新芽”,生产生活更加现代化。二是借助数字化、信息化科技手段开展传统村落数字化保护,完成现有186个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建设,并开展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测绘,探索建立传统村落永久的信息档案数据库,为开展深层次保护利用提供技术支撑。
丰富群众文化生活。持续巩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成果。推动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设施提档升级,市文化馆、大濩文化艺术中心、鸣凤剧场等一大批地标式建筑投入使用,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。打造华谊星剧场书屋、晟泰书院、王莽岭景区观岭书吧等新型文化空间,推动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扩面提质。扎实开展乡镇(街道)综合文化站评估定级,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。目前,全市77个乡镇(街道)综合文化站评估定级工作已全面完成。深入实施群众文化惠民工程。对全市群众文化惠民工程进行目标任务分解,培育乡村群众文艺队伍(文艺小分队),挖掘乡土文化能人艺人,培养乡村文化带头人。大力开展文化、科技、卫生“三下乡”活动,坚持开展送戏下乡、公益电影放映等文化惠民公益活动,不断丰富活跃农村群众文化活动,提高群众文化活动的覆盖面、实效性。今年7月,大地流彩·晋城市第二届(村BA)篮球冠军赛系列活动火热开播,共在六县(市、区)举办篮球比赛30场,穿插乡村优秀文化艺术展演30余场,宣传推广当地特色农产品,以赛促销带旺乡村夜经济,线上线下累计观看人数达40万人次。(王金枝)